4月8-10日,我校召开首届无人机生态环境应用研讨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庆华研究员、重庆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向波、厦门大学朱旭东副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无人机航拍在生态环境研究方面的应用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副校长董正超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董正超代表学校向莅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以及我校必威Betway中文版脆弱生态环境研究所成立以来取得的工作成绩。他希望我校地理学科研究团队以本次会议召开为契机,虚心向各位专家学者学习请教,进一步加强企业合作交流,促进学院学科建设和无人机生态环境应用研究迈上新台阶。
研讨会上,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我校脆弱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宜树华教授介绍了研究所的工作进展,并做了题为《长期、协同无人机航拍系统的发展过程、初步成果与展望》的主题报告。郭庆华研究员做了题为《无人机激光雷达在生态系统研究的应用》的特邀报告;向波高级工程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气候预测上的应用》的特邀报告;朱旭东副教授做了题为《利用无人机航拍与激光雷达数据分析红树林对淹水的响应》的特邀报告。与会专家围绕以无人机为特色手段进行草地生物量、盖度、斑块、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做了深入交流。
我国生态脆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且处于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利用无人机技术对我国脆弱生态区进行长期大范围定点监测可弥补卫星遥感及其他传统监测方法的缺陷,与地面监测,卫星遥感影像相结合形成“天、空、地”数据逻辑关联,对我国脆弱生态区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讨会由我校脆弱生态环境研究所主办,旨在进一步提高无人机航拍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科研项目的协同合作,为我校地理学科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研究搭建平台。会议期间,脆弱生态环境研究团队实地演示了其无人机航拍技术,对无人机航拍系统的安装与测试、自动设置生态航拍航线、提取与分析生态环境航拍照片信息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就脆弱生态区无人机监测规范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沟通研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以宜树华教授为首的我校脆弱生态环境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可长期、协同观测的无人机航拍系统,探索出了植被盖度、斑块、地上生物量、鼠洞、砂砾石以及物种等无人机监测和分析方法,并已在我国脆弱生态区设置了3000多个工作点,4万多条固定航线,获取了30多万张航拍照片,受到了业内同行一致认可。目前,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参与1项,主持国家基金委项目多项,并已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9篇高水平论文。
南通市科技局、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南通市攻坚办相关负责人,必威Betway中文版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转自校园网)